亚松森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他是有史以来旅行路程最长的人,也是许多科 [复制链接]

1#
北京白癜风医院哪家最专业 http://pf.39.net/bdfyy/

历史上旅行路程最长的人是谁?古代的旅行家们显然无法参与竞争,因为交通工具所限,他们即使耗尽一生,也无法前往太远的地方,许多人甚至无法离开自己的国家。

热衷城市人文景观的旅行家也无法参与竞争,因为他的脚步被局限于相对较小的范围内。

而在那些热爱大自然的旅行家中,大卫·爱登堡被公认为有史以来旅行路程最长的人。多年来,他与BBC制作团队一起,实地探索过地球上已知的所有生态环境,无论是冰天雪地的南极还是酷热炙人的火山口,荒芜凄凉的非洲撒哈拉沙漠还是生机盎然的南美亚马逊热带雨林,也不管是神妙莫测的水底世界还是50米高的丛林林冠,他总是出现在大自然千姿百态的造化结晶的旁边,气喘吁吁但又充满热情,将生命世界的壮丽绚烂,生动而真实地呈现在观众面前。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自然博物学家,还是勇敢无畏的探险家和旅行家,被世人誉为“世界自然纪录片之父”。

如果你喜欢看BBC的《人与自然》和《动物世界》,总会见到在野外讲解各种野生动物的大卫·爱登堡。

大卫·爱登堡年5月8日生于英国伦敦,后就读于莱彻斯特维基斯顿文法学校,毕业于剑桥克莱尔学院。年加入英国皇家海*,服役两年后转往一教育出版公司工作。

年,26岁的大卫·艾登堡向BBC广播电台投了求职信,结果不幸被拒。然而失之东隅,收之桑榆,他的简历引起BBC电视分部脱口秀节目制作人的兴趣,意外加入电视台,从此开始长达50余年的电视主持人生涯。

年,BBC播放了大卫·艾登堡与同事制作的纪录片《动物园探奇》,成为史上经典,大卫在其中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机智、幽默、敏捷以及对野生动物的狂热喜爱。

年,39岁的大卫·艾登堡成为BBC2台台长。年,他第一个在英国引入彩色电视节目。年,他已成为BBC的最高层之一,成为BBC台和2台的节目总监。可他却选择辞去所有管理职务,回归自然历史电视节目的制作。

当人们问及他为何如此淡泊时,他的回答是“我还没见过加拉帕戈斯群岛呢!”

年,大卫·艾登堡所策划、撰稿并实地主持的“生命三部曲”的第一部《生命的进化》在BBC播出。这是一部自然历史纪录片史上划时代的作品,通过对全世界各个地质时期的典型生物的拍摄,涵盖了地球生命进化的整个历程,不论是在不同野外环境下的特别拍摄技术、节目制作还是对生命世界考察的深度广度上都具有突破性的贡献。此后的第二《活力星球》和第三部《生命之源》,则分别考察地球变化万千的生态环境和动物的多姿多彩。此后,大卫·艾登堡又拍摄了描述地球生物的“生命系列”。

在54年间,大卫·艾登堡拍摄了二十余部电视系列片,其中总少不了他的实地解说,创造了电视史上的神话。

包含《丛林飞行》《寻龙之旅》《蝴蝶风暴》三册的《大卫·爱登堡自然行记》(第一辑),为大卫·艾登堡撰稿,铺陈旧日在路上的探险之旅。这些早年的荒野经历,正是大卫·艾登堡探索的开始。

书名:《大卫·爱登堡自然行记(第一辑)》(含《丛林飞行》《寻龙之旅》《蝴蝶风暴》三册)

作者:[英国]大卫·爱登堡

译者:李想译/张劲硕审校

出版社:译林出版社

出版时间:年月

定价:68元

上世纪50年代,也就是大卫·爱登堡刚进入BBC时,前往世界各地拍摄野生动物仍然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。当时电视行业仍在起步阶段,加上交通不便、缺乏硬件设施,的情况下前往野外拍摄纪录片,是一项冒险之举。《动物园探奇》所涉及的地区,包括圭亚那、印度尼西亚和巴拉圭等,在当时堪称小小的奇迹。而这部片子的制作之精良、反响之佳,也让博物学步入从精英走向大众的时代。

在大卫·爱登堡笔下,那些尘封在时光中的荒野之美,还有工业文明侵入丛林之前的地理风貌、自然法则一一呈现:他在婆罗浮屠体味庄严而瑰丽的东方文化,在南美草甸观赏壮观的蝴蝶群,以太阳和星座导航,抵达当时还不为人知的科莫多岛。他曾与大蟒蛇狭路相逢,曾在独木桥上滑落,曾挂在悬崖上拍摄……他的叙事极具温情,兼具有趣生动,不但有科普意义,也是文字上的享受。

年,大卫被授予爵士荣誉,被英国人视为国宝。许多英国人都认为,自己的生活因为大卫·爱登堡而改变,尤其是在科学领域,有科学家曾表示:“如果我没有看爱登堡的那些节目,我就不会从事现在这一行。”

大卫前往白宫做客时,奥巴马曾经问他,为何多年来始终对大自然保持着浓厚兴趣。

他的回答是:

“我从来没见过一个孩子不会对自然着迷,比如一个五岁的孩子,翻开一块石头看到一个蛞蝓,他会觉得发现了一个宝贝,它头上长得什么?它如何生存的?孩子们爱自然,他们能够理解自然,所以这个问题应该是:你是如何失去兴趣的?当然,我从来没有失去兴趣。”

他还曾说过,自己从小感兴趣的不是人类发明的律条,而是主导动物和植物生命的法则。他主张“野化”,倡导“把自然还给自然”,重新野化大海、野化大地,让渡空间给其他生物。在他看来,适度地放弃眼前利益,可以让人类也拥有更好的未来。

这当然与大卫·爱登堡的出身有关。他在莱切斯特大学校园长大,父亲是这所大学的校长,对他采取鼓励与放养的教育方式,也让他始终追求知识与自由。

近来写过许多自然生物学家的稿子,他们往往都有类似的人生起点。被《华尔街日报》称作“树冠上的爱因斯坦”,也有“树冠女王”雅号的玛格丽特·罗曼,有幸福快乐的童年,她在《在树上》一书中写道:

“我小时候喜欢搜集、分类各式各样的事物,像蝴蝶、鸟、昆虫、贝壳、动物的巢穴,甚至树枝。我的父母并不是科学家,但是他们愿意随时把车子停在路边,好让我捡拾在路边瞥见的各种东西。我的生活充满大自然的宝藏,我对科学的好奇心也在各种收藏中渐渐萌发。”

32年间5次深入亚马孙雨林的玛格丽特·米出生于中产之家,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,拥有自由的人生空间。英国昆虫学家、科普作家,满世界寻蜂并写下《寻蜂记》一书的戴夫·古尔森,童年时也有足够宽松的空间,可以在野外自由奔跑。这种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,既是人生的起点,也是钟情于博物学的起点。

这样的人生起点,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太奢侈了。

图源

网络

作者

叶克飞

编辑

二蛋

欢迎分享,转载、合作请私信联系

RECOMMEND推荐阅读他用自由、希望与不顺从对抗荒诞世界,成为一代人的精神导师这个强大公国的故都,有世界上最好的葡萄酒、*芥末和焗蜗牛

写作最高的使命是战胜谎言

叶克飞

不赞白不赞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